
土壤的活有机体
土壤动物
土壤中的动物种类与数量很多,并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常见的土壤动物是蚯蚓、蚂蚁以及各种蠕虫和昆虫的幼虫,它们死亡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之一。土壤动物大多以植物残体为食料,土壤愈肥沃,有机质含量愈高,土壤动物也就愈多。另外,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土壤动物食用有机质的过程,也是有机质的生物转化过程。土壤动物也可以机械地粉碎有机残体,从而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创造更大的表面积。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搬运和穿透活动,可以使有机质和矿物质充分混合,并造成一些通道,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土壤动物以植物残体为食料,使植物残体一部分被彻底分解,为动物所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随粪便排出并与矿物土粒混合,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在这方面,蚯蚓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承担者,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动物。土壤微生物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个体小,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土壤微生物的个体很小,一般要用微米来计,大都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其个体。如此小的个体,使土壤微生物能够扩散到土壤的各个部分,因此土壤的任何部分均有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多,构成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类群,各类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环境,因此,任何土壤环境中均有相应的微生物活动,可以分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繁殖迅速,数量巨大,在一克土中微生物个体往往要以数亿至数十亿来计算。土壤温度、湿度、酸度、有机质种类与含量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繁殖。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有明显的细胞膜,但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弧菌(或螺旋菌)。球菌直径0.5-2,杆菌和弧菌一般长1-5jum,宽0.5?L0(um.细菌大多数是单独存在的,但也有成对分布。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一般每20分钟就分裂一次,其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和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类群,在条件适宜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可含十亿个细菌。大多数细菌适于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环境中生存。
放线菌
放线菌呈细长而有分枝的丝状单细胞菌体,菌丝的粗细与细菌相似,直径一般不超过0.5?放线菌的菌丝由单细胞延长而形成,细胞内没有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明显分化。放线菌的菌丝有两种,一种生长在营养基质内部,从中吸取营养,叫营养菌丝,另一种生长在营养基质表面,伸展于空气中,称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的末端可以产生孢子丝,孢子随风飘散,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新的菌丝。
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每克土壤中一般有几千至几十万个。放线菌营养条件要求不苛刻,有耐旱性,尤其在碱性、较干旱和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分布较多,对木质素等难分解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真菌
真菌是微生物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类。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内贮存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的颗粒。酵母菌细胞比细菌大十倍到数十倍,长约2pm,宽约6jum.酵母菌少数进行分裂繁殖,大多数进行出芽繁殖,有些酵母菌还可以俩俩结合,并在细胞内产生1-12个有性孢子而进行有性繁殖。霉菌大都是多细胞的,菌丝有明显的细胞核。霉菌的菌丝也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可以生出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极其不同。例如细菌的营养方式就可分为两大类:自养型与异养型。自养型细菌,不需要现成的有机质,可利用太阳能和矿物养分生存,如硝酸细菌、硫细菌和铁细菌等。异养型细菌,又可分为腐生细菌和寄生细菌。腐生细菌需要通过分解现成的有机质获取养分和能量,土壤中的绝大部分细菌都是以这种营养方式生活的,它们是分解土壤有机质的主力。寄生细菌是以活蛋白质为营养的,大多寄生在活有机体内。
不同土壤微生物对地理环境与土壤环境的要求不同。大部分细菌在中性、弱酸性和弱碱性的土壤环境中发育最好,放线菌能适应碱性土壤环境,真菌能在酸性环境中发育。按对气态氧的需要,细菌可分为好气细菌、嫌气细菌和兼气细菌。好气细菌只有在通气良好、气态氧供应充足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旺盛活动;嫌气细菌在缺少气态氧的土壤环境中活动,利用化合态的氧进行生活。而兼气细菌在有无气态氧的情况下均能发育生活。真菌与放线菌多为好气性的微生物。
综上所述,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和复杂多变的土壤环境中,都有相应的土壤微生物活动,它们是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承担者,
桂花树种植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本文转载自宝林桂花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桂花树www.baolin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