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土壤形成过程的内涵与本质
所谓王壤形成过程,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母质与气候、生物因素间通过物质、能量交换,使母质从物质组成到本质属性发生质变而形成土壤的过程。
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母质与气候之间、与生物之间所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都将引起母质及土体内部发生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这些过程通过母质及土体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过程来实现。因此,土壤形成过程包含着五大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各成土因素之间及母质和土体内部所发生的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全部内容。
这些内容至少包括在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土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土壤发生的侵蚀与堆积,土体内元素的淋溶与淀积,物质的分解与合成,物质的氧化与还原,胶体的分散与凝聚,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等。这些过程体现在母质与气候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所引起的岩石、矿物分解过程,元素释放过程,元素迁移过程,元素迁移方向,元素迁移的后果等;体现在母质与生物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所引起的生物吸收作用,能量的固定作用,能量的转化过程,元素的富集过程,元素的迁移过程,有机质的分解过程,有机质的合成过程,有机质的累积方式,有机质的迁移特征等。概括地说,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迁移转化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溶解迁移
溶解迁移是指地表风化壳或土体中的物质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溶液,并随水溶液迁移的过程。溶解迁移过程与化合物或矿物在地表水中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其元素迁移方向主要受重力作用以向下淋溶迁移为主,在某些土壤中也有受毛管力作用而向上层表土聚集迁移的现象。
还原迁移
还原迁移是指在地表溃水的情况下,风化壳及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受阻,微生物活动又不断消耗地表水中的溶解氧而形成了还原条件,致使某些变价元素被还原而随水迁移。地表水分状况、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活动是影响氧化一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在滞水的还原条件下,常见化学元素的迁移(包含溶解迁移和还原迁移)顺序为Ca)Mn)Mg)Na)P)K)Fe)SiOAl0配合迁移
配合迁移是指金属离子与电子给予体的离子或分子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配合物随水迁移的过程。金属离子可以与无机配位体(0H-,Cl-,CO〗-,HCO3-,F-,S2-等)形成络合物,还可与某些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配位体氨基酸、腐殖质等形成复杂配合物即螯合物。在一般情况下,螯合物比络合物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至今还难以区分络合物和螯合物,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配和物。所以配合物迁移是地表特别是有生物参与的成土过程中金属元素迁移的重要形式之-0悬浮迁移
悬浮迁移是指次生铝硅酸盐黏粒分散于水体中所形成的悬浮液随渗漏水下移或侧流。由于次生铝硅酸盐黏粒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其间相互排斥,故易于分散而不易凝聚,而一般氧化物不易被悬浮迁移。在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悬浮迁移可造成土壤上层的黏粒贫竭引起土壤上层粉沙化。
生物迁移
生物迁移是指化学元素被生物有机体吸收,不断地向有机体集中并形成有机化合物在地表迁移与积累,以及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并重新返回地理环境的过程。生物对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吸收、分解、转化过程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迁移是地表(土壤、风化壳及地下水等)化学元素向上运动并富集的主要形式。
总之,岩石风化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如果说在风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机因素,其结果是化学元素的释放与分散,那么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则是生物因素,它同高等、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相联系,
桂花树栽培其作用是化学元素特别是生物体所必需元素的活化、保持与富集。
综上,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内涵的复杂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最终体现为母质及土体中营养元素富集过程与淋失过程的矛盾统一过程,这一过程是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
本文转载自宝林桂花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桂花树www.baolin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