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时期的香文化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成祖朱棣时期,政府致力于开拓海外航线,从而取得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永乐三年0405年)起,郑和率领两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沿途用丝帛、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与南洋、印度洋沿岸包括波斯、阿拉伯等30多个国家与之进行易货交易。香料便是交易回来的主要商品,包括檀香、龙脑、乳香、木香、安息香、没药、苏合香等,除供宫廷使用外,大部分被销往全国各地。
明代是中国用香历史发展的成熟时期,香的使用更为普及,此时线香已开始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本草纲目》中就记有”使用白芷、甘松、浊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人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是现存最早的有关线香的文字记录。
除了用香、制香的发展,明代开始学者对香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继宋代大量出现香谱类著作之后,明朝末年出现了一部集历代香谱之大成的作品,即周嘉胄的《香乘》。
周嘉胄,字江左,扬州人。据他本人在《香乘》自序中说,”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他还曾说:”’霜里‘佩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香乘》一书初成于万历四十六年0618年〉,当时全书只有13卷。后来,作者认为该书过于简略,且疏漏较多,于是广泛搜集香之名品、典故及鉴赏之法,旁征博引,一-具言始末,又积二十余年之力,编成此书,于崇祯辛已0641年)刊出,作者自作前后二序,另有李维祯序言一篇。此书一共二十八卷,卷一至卷五,载”香品“180多种,总述香品的产地及历史,分述各种香品的特点、优劣、用途等。卷六,载”佛藏诸香“,记”象藏香“以下43种,主要叙述各香品的功用。卷七,载”宫
掖诸香“,记”熏香“以下46种,都是舂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宫廷所用之香。卷八,载”香异“,主要记述”沉榆香“以下近50种香品的特异品质。卷九至卷十,载”天文香“5种、”地理香“20种、”草木香“46种、”鸟兽香“15种、”宫室香“28种、”身体香“8种、”饮食香“21种、”器具香“32种。卷十一至卷十二为”香事别录“,记述”香尉“以下香事150多件。卷十三为”香绪余“,记”香字义“以下30多件。卷十四至卷二十五,搜集所能见到的各种香方,包括”法和众妙香“”凝合花香“”熏佩之香“”涂傅之香“”香属“”印篆诸香“”晦斋香谱“”墨蛾小录香谱“”猎香新谱“等,一共400多种。卷二十六为”香炉类“,主要记述香炉及与香炉有关之事近40件。卷:|‘七为”香诗汇“,主要记载历代相关诗词近40首。卷:十八为”香文汇“,记载历代名人关于香的文章20篇。该书采集全面系统,编次条理分明,对中国传统香文化做了一次总结,是我国古代香学最高研究成果的代表。
本文转载自宝林桂花树种植专业合作社
桂花树www.baolincx.com